胡适简介及他的成就有哪些(民国诗人)
1、学术成就
首先,胡适对中国近三百年来的学术研究作了总结。他把整理国故或国学研究纳入了他的“中国文艺复兴”的范畴之内,并发表了《说儒》,这不但是胡适治学的巅峰之作,也是1930年代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成就的代表作。
其次,胡适对中国哲学的贡献在于他为实现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换所做出的努力。
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自胡适开创之后,又有一批哲学家如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金岳霖和冯契等人不断的在哲学思想上的精进,这不仅彰显了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征程,而且显示了胡适在中国传统哲学现代的转换中所作的开创之功。
2、文学成就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其后陈独秀高张“文学革命”大旗,由此二人成为文学革命的领军人物。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文学革命中,胡适堪称开路的先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文化革命之父”。
3、教育成就
胡适曾执教高校,高徒中包括牟宗三、罗尔纲、顾颉刚、俞平伯、傅斯年等。其中顾颉刚还表示他的整套治学方法是看胡适《水浒传考证》一文看来的。
三十年代,胡适独具慧眼,提拔、任命、帮助梁实秋完成了日后号称梁实秋对文坛的三大功绩之一的翻译莎士比亚全集。陈之藩与胡适为忘年之交,赴美留学得到胡适赞助。致胡适信件收入《大学时代给胡适的信》。季羡林虽不是胡适的学生,但归国初期也受到胡适提拔。
民国诗人胡适
胡适与曹佩声
11月18日,杭州徽学论坛暨杭州徽州学研究会(下简称“杭州徽学会”)建会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博物馆召开。杭州徽学会自1987年筹建,昨天的研讨会,有几十位重量级专家、学者前来参与。
既然是在杭州的徽学研究会,徽杭文化关系自然是一个热点话题。
事实上,徽州文化源于古徽州府,包含了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六县,即古新安郡——“新安”,这名字是不是好熟悉?新安江就发源于徽州休宁县,其中游称富春江,下游称钱塘江。绩溪古谚流传:“忙不忙,三日到余杭。”足见杭州与徽州之间联系密切,杭州文化与徽州文化也互相交融,互为影响。
杭州徽学会会长唐建军博士介绍,民国及其以前时期杭城里中山路沿街的商铺,徽帮经营者十之七八。
曹天宁的家乡为安徽省绩溪县旺川村,而著名的杭州湖畔诗社诗人汪静之,是安徽绩溪岭北余村人,胡适的老家,则在不远的上庄村。在这篇追忆汪静之的文章中,读者可以了解到胡适的杭州故事。
“上庄是胡姓聚居村落,与旺川仅相距七华里,胡、曹联姻极为常见。旺川有位大户人家出身的名人曹诚英,与胡适是表亲。二人一见钟情,后来在杭州烟霞洞小住2~3个月……”曹天宁这样写道。
曹天宁介绍,汪老晚年住杭州西湖区曙光二村,与自己所住的求是村毗邻。他与汪老见面,总能听到老人讲述年轻时的往事,比如“适之师与佩声(即曹诚英)鲜为人知的名人轶事……”
原来,汪静之的母亲曾为他指腹订婚,但是未婚妻12岁去世。“未婚妻的小姑妈就是曹佩声,因而从辈份上来讲,曹佩声实际上是汪静之的长辈。”曹天宁还写道,汪静之中学时代写了不少白话文诗,曾得到胡适先生的鼓励与特别教导。
1920年春,曹佩声到杭州读书,后来又写信邀请汪静之前来。
除了徽学泰斗叶显恩教授、专门研究江南望族的吴仁安教授等多位省外专家报告外,杭州徽学会还派出了研究新安医学、徽商及徽派古村落的会员进行了成果介绍。
评论